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学院首页
廉政文化
通知公告
当前位置: 部门首页 >> 廉政文化 >> 正文
廉政文化

吉鸿昌家风:爱国恤民 刚直清正

发布时间:2018-05-29

吉鸿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,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。他1913年投军,1926年参加北伐,为著名爱国进步将领。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从一个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。1933年,他组织领导民众抗日同盟军,抗击日寇。1934119日不幸被捕,十几天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,年仅39岁。面对屠刀,他大义凛然、威武不屈地说:“我为抗日而死,死得光明正大。”吉鸿昌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,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家人和后辈,形成了醇厚的爱国清正家风。


做官即不许发财


吉鸿昌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。父亲吉茂松性格豁达,为人豪爽,治家颇严,常常以“人穷志不穷”等做人道理教育子弟。父亲的教诲、生活的磨炼,养成了吉鸿昌刚直倔强、富于正义感的性格。1913年,吉鸿昌来到冯玉祥的队伍当兵。入伍后,他因为吃苦耐劳、作战勇敢、为人正直、不畏权势,逐步升为营长、师长,后任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。官越做越大,地位越来越高,但吉鸿昌一直没有改变的是他“当兵救国,为民造福”的初心。


1920年,25岁的吉鸿昌任营长时,父亲得了重病。父亲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:“当官要清白谦正,多为天下穷人着想,做官即不许发财。否则,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。”吉鸿昌将父亲的遗嘱“做官即不许发财”这句话亲笔书写后烧制在瓷碗上,分赠给部下。在发放仪式上,他说:“我吉鸿昌虽为长官,但我绝不欺压民众,掠取民财,我要牢记家父的教诲,做官不为发财,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,请诸位监督。”在当时社会腐败、贪官污吏盛行的情况下,吉鸿昌能始终恪守着“做官不发财”的信条,实在难能可贵。


吉鸿昌时刻谨记父亲的教诲,平时省吃俭用,用积攒下来的钱资助他人。从军后,他体验到没有文化的苦处,立志要在家乡为贫困子弟办所学校。1922年部队移防河南,他回到了一别近十年的老家。探亲期间,吉鸿昌把自己积攒的一百多块银元全部拿出,与乡亲们共同努力把一座破庙改成了校舍,让贫穷儿童免费上学。他率部所到之处,也都尽力捐款,帮助地方兴办学校。


吉鸿昌的妻子胡洪霞曾回忆他在就义之前的一个细节,至今仍让人感慨万千。1934119日的下午,吉鸿昌回到家里向妻子要一万块钱的存款,说有急用。胡洪霞对丈夫说,这笔存款还有十几天就到期了,到时候就有一笔利钱,能不能等两天再取。吉鸿昌却说:“搞革命,搞反蒋抗日,还能等十来天啊?这个时候,还管什么利钱不利钱?”“这钱是咱们的,可用在革命事业上比咱们自己花更有意义!”听了丈夫的话,妻子连忙把存折给了吉鸿昌。然而,吉鸿昌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家,十五天后,在北平就义。


嫉恶如仇 认法不认亲


在吉鸿昌短暂的一生中,不仅以铁骨铮铮闻名于世,而且还以正直清廉、嫉恶如仇、认法不认亲令人们敬仰。


吉鸿昌有一个侄子名叫吉星南。此人敲诈勒索,欺男霸女,是横行乡里的“花花太岁”。1926年,一个叫赵兴运的外村人认识了家住吕潭镇的吉星南,两人相谈甚欢。当时,吕潭镇集贸繁荣,赵兴运接受吉星南的建议,带着老婆孩子租住到吉家,靠卖凉粉度日。岂料,天长日久,吉星南和赵妻勾搭成奸,两人合谋杀害了赵兴运和他的老娘,赵家的孩子们也神秘消失。这样一个大案,地方当局却无人过问。


时任西北军十九师师长的吉鸿昌赴南京途经家乡,听说了此事,愤怒不已。经查访落实后,他即派随从给扶沟县县长杨宗敏带去亲笔信,要求从严处理此案。而昏聩的县长却认为,吉鸿昌此举不过掩人耳目,缓和民愤而已,虽然表面上把吉星南和赵妻抓进监狱,却放纵二人在狱中自立灶台,照常同居。吉鸿昌听说后,就利用回家省亲的机会,派人开着汽车飞驰扶沟县城,将二人提出监狱。


吉星南见叔父来提领自己,得意扬扬上了汽车。没想到汽车飞驰至郊外,吉鸿昌推侄儿下车,抓住其衣领,严词历数其罪行。吉星南吓得浑身发抖,连声哀求宽恕。吉鸿昌厉声喝道:“你仗势欺人,无法无天,姘妇害命,该当死罪。今天是认法不认亲,执行枪决!”随即,吉星南和赵妻被枪毙。消息很快在扶沟县传开,百姓拍手称快,纷纷称赞吉鸿昌大义灭亲的行动。


后人不以革命功臣子弟自居


吉鸿昌就义前在给妻子胡洪霞的遗嘱中写道:“夫今死矣,是为时代而牺牲。人终有一死,我死您也不必过悲伤,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”,他在遗嘱中告诉妻子要把孩子放在天津托人照料上学“以成有用之才也”。殉难前,吉鸿昌披上斗篷,从容走上刑场。他用树枝作笔,以大地为纸,写下了气吞山河的就义诗:“恨不抗日死,留作今日羞。国破尚如此,我何惜此头!”


这时,吉鸿昌与妻子胡洪霞的儿子吉兰泰(乳名鸿男)不足五岁,女儿吉瑞芝(乳名悌悌)两岁半,胡洪霞也只有二十七、八岁。为了实现吉鸿昌希望子女“成有用之才”的遗愿,深明大义的胡洪霞带着孩子们隐姓埋名,艰难度日。女儿吉瑞芝回忆,北方的冬天,天寒地冻,家里没钱生火。母亲的手得了腱鞘炎,仍然坚持做手工,因为织一张大床单能挣到5块钱。


19491月天津解放后,胡洪霞和儿女在经历了日伪、国民党统治下十五年的苦难生活后,回到了党的怀抱。1953年,党中央、政务院为了褒奖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献身的同志,决定向革命烈士家属颁发烈士证书,毛泽东同志亲自为吉鸿昌烈士签发纪念证,授予他的遗孀胡洪霞。


胡洪霞遵照丈夫的遗嘱,教育子女长大成人。吉鸿昌的孩子们从没有以革命功臣子弟自居。吉鸿昌之子吉兰泰,出生于1930年,他退休前在天津当普通教师,为人一向低调,不愿抛头露面。而吉鸿昌就义时,年仅两岁半的女儿吉瑞芝一直随母亲隐姓埋名,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才恢复吉姓。由于生活所迫,吉瑞芝还曾在1947年辍学做了小工。1952年,吉瑞芝考入当时的天津师范学院,195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,后调到天津市政协工作,直到2000年退休。


“我觉得父亲从未真正离开过我。这要感谢我的母亲,是母亲日复一日的教诲,将父亲的高大身躯、音容笑貌,连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,深深地植根在我心里。”吉瑞芝说,“做官即不许发财”是吉家子孙传承的座右铭,不管做什么事,不是我们应该拿的我们绝对不拿。1950年,吉瑞芝陪母亲回到河南扶沟县老家,为父亲移灵扫墓。面对数十万父老乡亲,她第一次登台讲述了父亲的事迹,引起强烈共鸣。此后六十多年来,她数不清跑了多少地方,做了多少场演讲。吉瑞芝感慨道,宣讲父亲的英雄事迹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已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。


吉鸿昌生前曾说过:“我能够毁家纾难,舍生报国,拒绝利诱,见危授命,这样来抗日救国,这正是党给我的感召,这正是党的意志。”这句话讲出了吉鸿昌一生思想发展和迈上革命道路的核心和根源。他留给家人和后辈的,不仅仅是大义凛然的牺牲精神,还有“做官即不许发财”和“认法不认亲”的刚直清正。


作者单位: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


版权所有: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  |   辽ICP备14002303号-2

学院地址: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松坡里129号  |  邮编:121000

招生热线:0416-3920766 3920767 3920768 3920770 3920520